10月29日下午2:00,市圖書館負一樓報告廳因為著名作家葉兆言的到來變得非常熱鬧。葉兆言此番是作為“宜圖講堂”的講師來到宜興的。葉兆言出身文學世家,父親是葉至誠,祖父是葉圣陶。現(xiàn)場,他與聽眾們交流了“閱讀與寫作”。
不要成為空頭作家
雖然出身于文學世家,但是葉兆言的祖父和父親并不支持他成為作家。即便如此,葉兆言還是走上了這條路。從小試牛刀的成功,到連續(xù)五年被退稿,再到寫作成為水到渠成之事并獲得認可,葉兆言說,他這才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之所以可以堅持下來,是因為真的熱愛寫作。他這才完全領(lǐng)悟祖父和父親的苦衷,他們反對的是他成為空頭作家,凈寫無聊無用的東西的作家,他們希望葉兆言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人。
應當具備寫作能力
葉兆言認為,不要輕易走上寫作之路,更不能因為寫作放棄其他。大家應當具備寫作能力,把寫作能力磨煉好是一件必要的事。
寫作要忘卻名利
如今的葉兆言非常享受寫作這件事。而他也為現(xiàn)場聽眾提了一些忠告,他說,一個人能否成為合格的作家,關(guān)鍵還在于他是否可以耐著性子坐下來寫文章,是否可以忘卻名利。
葉兆言與宜興的緣分
葉兆言來過宜興多次,他笑著說,他初次邂逅宜興時還是一名大學生。當時是上世紀80年代初,宜興還是一座小縣城。雖然城市不大,但穿著拖鞋漫步宜興街頭,吃一碗江南特色的面條,沿著太湖騎行等場景始終烙在他的心中,成為親切美好的回憶。后來,對于宜興印象被他揉進了文字中,在《宜興紅茶》中,他寫道:“忍不住要為宜興紅茶吆喝一聲,‘養(yǎng)在深閨人未識’,不是好事。酒香也怕巷子深,西施不是進了吳宮才成為美女,要是不被夫差寵幸,她到死也只能是個默默無聞的浣紗女。”而《在宜興想起了蘇東坡》一文中,他說:“蘇東坡臨了也未能夠回宜興,他已到了常州境內(nèi),與宜興近在咫尺,然而差這幾十里路,便是天人相隔,讓熱愛他的宜興人,一想到就覺得遺憾,覺得揪心。”文字平和恬淡,坦誠真摯,一如葉兆言留給大家的印象。
作家簡介 葉兆言,1957年出生于南京,原籍蘇州,作家,江蘇作家協(xié)會專業(yè)作家、副主席,中國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新概念作文大賽評委。
主要作品有八卷本《葉兆言中篇小說系列》,三卷本《葉兆言短篇小說編年》,長篇小說《一九三七年的愛情》《花煞》《馳向黑夜的女人》,散文集《舊影秦淮》《雜花生樹》等。
撰稿:鄭瑩媛 攝影:丁煥新 制作:潘偉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