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九二九不出手;
三九四九冰上走;
五九和六九,河邊插楊柳;
七九河凍開,八九雁子來;
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
——九九歌
隨著冬天的腳步漸漸走近,對春天的渴望也日愈濃烈起來。
從古至今,充滿智慧的中國人發(fā)明了各種各樣的“消寒大法”,其中最有名的非“九九消寒圖”莫屬。
九九消寒圖
“九九消寒圖”與中國北方“數(shù)九”、“寫九”的民俗密切相關(guān)。
該圖為一幅雙鉤描紅書法;計有九字,每字九劃,共九九八十一筆。
從冬至開始,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筆,每過一九寫滿一個字,
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,一幅“九九消寒圖”才算大功告成。
除了文字版本,還有用圖形表示的九九消寒圖。
將宣紙等分為九格,每格用筆帽蘸墨印上九個圓圈,每天填充一個圓圈,
填充的方法根據(jù)天氣決定,填充規(guī)則通常為:上涂陰下涂晴,左風(fēng)右雨雪當(dāng)中。

此外,也有些九九消寒圖采用圖畫的形式,也稱作“畫九”。
在白紙上繪制九枝寒梅,每枝九朵。
一枝對應(yīng)一九,一朵對應(yīng)一天,
每天根據(jù)天氣實(shí)況用特定的顏色填充一朵梅花,
在寒梅圖的一側(cè)常常寫有“試看圖中梅黑黑,自然窗外草青青”。
這種圖畫版的九九消寒圖又被稱作“雅圖”。

清朝定都北京之后,隨著滿漢文化的日益融合,填寫“九九消寒圖”在宮中頗為盛行,本圖即為宮廷藏品。
圖上所注“管城春滿”四字,據(jù)韓愈《毛穎傳》解釋:筆受封于管,號“管城子”。“管城子”乃筆之別稱,寓“筆成春滿庭”之意。

這個冬天
宜興市圖書館推出了首份文創(chuàng)產(chǎn)品
定制版《九九消寒圖》
我們將把這份暖心的冬日禮送給:
所有參與“我與圖書館的一周年”征文投稿的讀者
http://www.hlqofk.com.cn/yituzhichuang/show-176.html(點(diǎn)擊查看征文活動)
成人借閱排行榜TOP100
少兒借閱排行榜TOP100
http://www.hlqofk.com.cn/yitudongtai/show-180.html(點(diǎn)擊查看排行榜)
本年度參加圖書館志愿服務(wù)三次以上的志愿者
歡迎至總服務(wù)臺領(lǐng)取禮物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