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0日下午,宜興市圖書館報告廳內(nèi),宜興籍新銳作家盛慧帶著他的長篇小說新作《闖廣東》,以一張堰頭老宅的舊照,開啟了他有關故鄉(xiāng)與寫作的講演。
盛慧,作家,藝評家,1978年生于江蘇宜興堰頭,15歲開始發(fā)表作品,迄今已創(chuàng)作近300萬字。作品刊發(fā)于《人民文學》《上海文學》《十月》《花城》《天涯》《大家》等刊物。代表作有長篇小說《白茫》《闖廣東》,中短篇小說集《水缸里的月亮》,散文集《風像一件往事》、《屋溪河以北》,詩集《鋪九層棉被的小鎮(zhèn)》,藝術評傳《書者如也——李小如評傳》等。
他是中國作協(xié)會員,廣東省作協(xié)理事,廣東佛山作協(xié)副主席,廣東佛山網(wǎng)絡作家協(xié)會主席,佛山市藝術創(chuàng)作院專業(yè)作家,佛山市藝術創(chuàng)作院文學與戲劇創(chuàng)作部主任,中國“70后”代表作家之一,中國新散文代表作家之一,曾入選廣東文學新實力·10位青年作家。被評論家稱為“早年的蘇童”、“南方細雨中的海子”、“ 廣東文學的八匹黑馬”。
故鄉(xiāng)宜興,在這位游子的心里,單純而又豐富,真實而又神秘。它似乎本身就是一種文字的存在,又早早地將他文學的激情喚醒。此后,故鄉(xiāng)不僅是盛慧文學創(chuàng)作的母題,更決定了他感知世界和書寫人生的方式。他覺得,故鄉(xiāng)既是引領他開始文學創(chuàng)作的此岸,也終將成為他奮力跋涉想要擁抱的彼岸。
“最好的作品肯定是寫的故鄉(xiāng)”
盛慧說:“雖然我的年紀還不大,但我可以做這樣一個預言,這一輩子寫的最好的作品,肯定是寫故鄉(xiāng)的。這些作品是從你的生命中散發(fā)出來的。”莫言講故鄉(xiāng),是母親為你流血的地方。所以,人對故鄉(xiāng)的感情是不一樣的。那么對于一個遠離故鄉(xiāng)的人,那種感覺就更不一樣。事實上當一個人離開了這個地方之后,對它的感情會變得更加深沉,所以說他的文學道路,是從故鄉(xiāng)開始。
他有一個姑媽,上世紀80年代,開了一家書店,叫故鄉(xiāng)書房。她是一個理想化的人。書店是完全開架式的,你可以隨便來拿書,也不要押金,也不要證件,然后看完了自己還回來,結(jié)果最后就剩下了一本書,所有的書都沒有了。這本書是路遙的《人生》。在他小學三年級的時候,這個書店倒閉了,剩下了這本《人生》。盛慧開始看這本書,似懂非懂,但是他覺得文學的種子就在那一刻就種下去了。
20歲的時候,盛慧離開家鄉(xiāng)宜興去貴陽尋找夢想,圓了他小時候總想離家出走的愿望。他說離開故鄉(xiāng)之后,你才會覺得那是一個神圣的地方。在他的文字里,尤其是散文里面,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地方,一個是堰頭,還有一個是潘家壩的后趙圩,那是他外婆家。他當時說,堰頭橋是此處,后趙圩的外婆家就是彼岸;堰頭橋是日常生活,后趙圩是宗教生活——他的外婆是一個基督徒,他從小就聽她講《圣經(jīng)》的故事,經(jīng)常跟著她一起去溧陽做禮拜。所以他覺得后趙圩后和堰頭橋,成為他文學里面最重要的基點,就像左手和右手一樣,缺一不可。
盛慧說:“我的作品最早是從詩歌到散文,后來又從散文到小說。”在他的小說里面,最值得一提的是兩個小說,第一個是短篇小說《水缸里的月亮》。他從小就聽過這個故事,但當時他覺得它還不能稱之為小說,因為它是一個非常現(xiàn)實,非常慘烈的一種現(xiàn)實。
另外一個小說,也是他比較滿意的一個堰頭的故事《白茫》。講述了一個鄉(xiāng)村的婦人,為了能夠過上好日子,悟出了兩個道理,第一個道理是,活著的目的就是要活得比別人更好,第二個道理是,只有壞人才能夠發(fā)財。于是她把自己擺上了命運的祭臺,把她的丈夫推向了深淵,她就是要把她的丈夫培養(yǎng)成一個騙子,小說基本上寫的是一個騙子的成長故事。更重要的是她生了一個女兒一個兒子,她的兒子也跟她的父親一樣,成了一個騙子,最后因為賭錢,欠了一筆債,后來把自己的姐姐也賣了。這個故事是他在26歲的時候?qū)懙摹?/span>
“在你為夢想付出的時候,你的每一步都叫成功”
新作《闖廣東》,是盛慧寫廣東的第一個題材,之前他基本都是寫宜興的題材,小說2015年在《十月》雜志發(fā)表。當時《十月》雜志說這個小說是以一個個人奮斗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磨礪為線索,折射出重大轉(zhuǎn)型時期國家和民族的側(cè)影,貫穿著一種奮斗不息的激越情調(diào),讓整個一代人的熱血青春,真摯而高蹈,在廣東尋找夢想的舞臺上,主人公的成功和跌落,動搖和堅守,是數(shù)十年中國急劇變化的一個詳實而生動的側(cè)影。
小說出版后,評論家王干評價說,小說里面的敘述語言一般有兩種,一種是完全扎根于泥土的,貼著地面寫的,還有一種是翱翔的,飛翔的,非常有詩意的。他說小說《闖廣東》是在泥土跟云端之間的一種敘述風格,創(chuàng)造了廣東文學的新流派。
但盛慧覺得它除了有文學藝術層面的,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的啟示。首先是關于成功,什么是成功?首先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,不是因為純屬機緣,而是因為他早就有了成功者的心態(tài),思維和習慣。這個非常重要,所以你要想成功,首先你要培養(yǎng)這種心態(tài)、思維和習慣,當你培養(yǎng)了之后,在為你的夢想付出的時候,你的每一步都叫成功。其中心態(tài)非常重要,因為沒有一個人他的一生是沒有坎坷,沒有痛苦,不可能的。但是幸福的人懂得把這種坎坷和痛苦釀成美酒的,不幸的人會把這種痛苦當成毒藥。
其次,成功還需要貴人,要讓你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成為你的貴人,這才是一種秘方。貴人有三個層次,首先幫助你的人,肯定是你的貴人。第二個,表面上看起來是在破壞你的,或者說給了你很多壓力、很多磨難的人,這其實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貴人。更重要的,你最大的貴人就是你自己,你的才華、你的性格、和你的為人處事的方法,使得你可以被很多人所吸引。真正的貴人還是你自己,這是非常重要的,我覺得在謝闖這個主人公身上,三種貴人都有。
還有就是勇氣,我們以前說不撞南墻不回頭,其實真正成功的人是撞破南墻也不回頭。
“讀書,就是給你精神帳戶存錢”
關于閱讀,盛慧有些獨特的理解和獨特的方法。首先他覺得書是精神的貨幣。圖書館是一個精神銀行,讀書就是給自己的精神賬戶存款。很多人在銀行的帳戶上有很多錢,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的精神賬戶上有多少錢?
其次,經(jīng)典的作品是需要重讀的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讀一本好書比讀一千本壞更重要。余秋雨前一段時間在廣州有個觀點說不要在閱讀中浪費生命,說的其實就是這個觀點。不要以為拿起書你就有收獲了,其實也是一種浪費生命的方式,所以選擇書非常地重要。
在閱讀方面,盛慧覺得有兩種書,一種是有用的書,一種是無用的書。有用的書就是學生看的書,或者技術人員看的書,是有用的書;同時還有無用的書。這是一種投資,我剛才說閱讀是精神的貨幣,就是閱讀的投資里面有長線跟短線,你讀有用的書大多是短線的投資,你還需要長線的投資。所謂無用的書并不是真的沒用,而是暫時沒有用,它可能是關于你心靈的,人生的,關于更深的一些東西,它不是很功利的,你可以把它當成一種長線的投資。